海口论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上医医略(任伯羲)

向下

上医医略(任伯羲) Empty 上医医略(任伯羲)

帖子  hyqhyq 周一 七月 23, 2012 2:45 pm

自古以来,上医就不多。关于上医的传说,也是寥寥无几,相当分散。古有上医医国之说。后有上医治未病之说。《难经·七十七难》经言: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已病,何谓也?然,所谓上工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则知肝当传之与脾,故先实其脾气,无令得受肝之邪,故曰治未病焉。中工者,见肝之病,不晓相传,但一心治肝,故曰治已病也。

现代的人对这段话曲解了,认为上医是治疗未病的,岂不是错了吗?其实,这段话说明,上医在肝脏得病的情况下,懂得“肝属木,肝脏有病是阴木,阴木克土,脾属土的道理”,在肝脏有病的时候,首先在脾这个环节做好防御工作,然后回过头医治肝脏,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。这段话并不是说上医是治疗未病的,而是说,上医在治疗过程中,把握了疾病的总体情况,就是大局观。

其实上医不是治病的,起码不仅仅是治病的,如果中医是治病的,那还要上医干什么呢?有些人,自称上医,言不离中药、拔罐、推拿等,其实,只不过是个中医而已,治病效果好的,叫好中医,与上医扯不上任何关系。上医对疾病的认识,可不仅仅只是这些雕虫小技啦,上医治病,中药、拔罐、推拿等,只不过是最末的选择而已。我已经懒得治病,但还是想写写上医对疾病的认识,以飨读者。上医把握的是人生的总体格局,上医任伯羲认为,人生分四种格局:君臣卒鬼,四个字囊括天下。任伯羲认为:上可医国,中可医人,下可医病,谓之上医。在医人方面,上医把握的是身心两个方面,分救治和提升两个部分,救治的是疾病,提升的是格局,比如上医驻颜术,就是对人类身心的提升。

今天,我们在这里要讲讲最狭隘的上医,就是传统上人们对上医的认知——治病的问题。关于上医对疾病的认识,最精确的说法是,治病,只是上医一个很微小的工作内容,上医通达宇宙真理人生,上可医国,中可医人,下可医病。但上医对疾病的认知,要远胜于中医,能够从总体和根源上把握疾病,掌控健康。

人们提到身体的疾患,总说“伤病伤病”,可见,疾患有两种,一种是“伤”,一种是“病”。

伤是外来的作用导致肌体受到损害,比如毒药、食物、风寒、身不正外力等引起的疾患。在这些外来的因素中,自古以来,中医最重视食物的调养和对风寒的认识,但是,对于身体不正导致的伤就很少有人提及了。事实上,根据本人所讲的人生四种格局君臣卒鬼,四肢为卒,躯干为臣,脑袋为君,臣,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,所以,四肢应该规矩,躯干应该中正,脑袋也应该中正。其中躯干中正尤为重要,而躯干又以脊柱为最,所以,脊柱中正,则少有伤,脊柱不中正,则身体百伤丛生,上到脑袋,下到四肢,如果跟心病结合起来,就形成伤病,治疗起来就有难度了。

病是心念引起的疾病,有句话说“心病还需心药医”,心药不是草药,而是开解心灵的妙语,一句话治人之病,各位,不要小看这一句话的力量啊,就这一句话,古代还有“上兵伐谋”之说,可以一句话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一句话的力量如此之大,所以,即使是疾病,也可以因一句精准的话而获得解脱。
所以古代讲上医医心,中医医人,下医医病,这里的医病,指那种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的庸医。古代还有上医治未病的说法,在这里,我们讲的上医,既可以治疗未病,即通过养生之道(《君子心经》),提高健康水平,不生病或少生病,又可以将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,对于一些重大疾病,可以不药而愈,或者使用简单药物即可治愈的方法。上医治疗体系侧重心理疗病,谓之“医心”,通过总结疾病形成的心理因素——晦气和戾气,找到亚健康以及疾病的缘起,从而在心理层面提升健康水平,扭转疾病,治疗疾病。

中医讲七情“喜怒忧思悲恐惊”,是根据七魄来的,比较片面,比如,中医讲喜伤心,这个是不对的,喜是养心的,中医讲的喜伤心,是过大的喜,有句话叫“喜极而泣,乐极生悲”,实际上,中医讲的喜,就是悲,是悲伤心,喜是养心的。
上医讲晦气和戾气。

忧思悲恐惊,为五种负面情绪,谓之“晦气”,晦气不造成器质性病变,只是感觉难受,西医检查不出来,称之为亚健康。其中,忧愁、焦虑伤肺以及肺经;胡思乱想、思虑伤脾脏以及脾经;悲伤、伤心、伤感伤心脏以及心经,恐惧、恐慌伤肾脏以及肾经;惊吓、没定力伤肝脏以及肝经。
怒恨怨恼烦,为五种脾气,谓之“戾气”,戾气日久,造成器质性病变,西医可以检查得出来。
其中,怒气、怒火伤肝,肝胆相连,肝主筋,初期皮肤蜡黄或青色,感觉头晕目眩,记忆力减退,耳聋眼花、牙齿疼痛;中期造成高血压、低血压;后期形成肝胆疾病;终期造成脑溢血、脑梗、脑血栓进而造成半身不遂、面瘫、偏瘫、中风等症。
恨气,恨伤心、心经,心主血液,初期面色发黑或红肿,心脏不适,心慌意乱,睡不着,做噩梦;中期心脏病,终期血液疾病,包括地中海贫血症、白血病、血友病等。
怨气,怨伤脾、脾经,脾主肌肉,初期浑身无力懒洋洋,面色土黄;中期胃疼、消化不良,便溏拉稀;终期重症肌无力等。
烦,不耐烦伤肾脏,肾经,肾主骨,初期感觉烦躁,心静不下来;中期,肾脏、泌尿系统出问题;终期,骨头增生或坏死。
恼,挑毛病、不服人、争辩、嫉妒等,初期咳嗽、感冒、发烧;中期,肺病;癌症。

古人为了方便,创造了五行,即金木水火土。这五行,是相互为用的,但,五行只是为了表述方便,还是个表象,不是实质。五行之间是有关系的,其中,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又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。五行又分阴阳,其中阴金表现在晦气表现为忧,在戾气表现为恼;阴木,在晦气表现为惊,在戾气表现为怒;阴水,在晦气表现为恐,在戾气表现为烦;阴火,在晦气表现为悲,在戾气表现为恨;阴土,在晦气表现为思,在戾气表现为怨。

人得病的因由,就是心生出了阴的金木水火土,五行相克,表现为肺生病了,要防肝生病,肝生病了,要防止脾生病,脾生病了,要防止肾生病,肾生病了,要防止心脏生病。本文开篇中,《难经·七十七难》经言: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已病,何谓也?然,所谓上工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则知肝当传之与脾,故先实其脾气,无令得受肝之邪,故曰治未病焉。中工者,见肝之病,不晓相传,但一心治肝,故曰治已病也。就是这个道理了。所以,上医不是治疗未病,而是在知道一个脏器生病的情况下,会影响的下一个脏器是谁,故而能够首先防患于未然,然后再着手治疗重点生病的脏器。

在五行相生方面,也是同样的道理,肝好,养心,心好,养脾,脾好养肺,肺好养肾,肾好养肝。所以,一个人的肝脏如果不好,应该首先护理脾脏,加强肾脏,这时再调理肝脏,就很容易了。

所以,上医是通过大局观以及心念的力量来改变疾病、提升健康,药石,只是最末的选项。心念问题,是一门更深的学问,要讲起来,需要更大的篇幅,这里暂时就不讲了。

古人说,一身正气(心正身正),邪魔不侵。当人没有了忧思悲恐惊和怒恨怨恼烦这十种负面情绪的时候,则是一身正气,伤寒、毒药甚至外力无法侵害。有人说,任伯羲,你又在吹牛了,我拿刀砍你,你能没事么?各位,佛门有两个著名的故事可以佐证,一是,释迦牟尼做忍辱仙人的时候,被歌利王割截四肢,释迦牟尼说,若我无嗔心,则四肢立即恢复,后果然四肢恢复如初。另一个故事是,禅宗六祖慧能遇到一个人,要杀他,慧能通达三世因果,便说,我不欠他命,前世欠他二十两黄金,果然,那人刀砍在慧能脖子上,即刻弹开,慧能毫发无伤,因为慧能心中明晰因果,没有恐惧,一身正气,所以,到不能伤。当然,这只是宗教传说,因为,真正修到一身正气的人,宗教中比较多一点。不是要求大家都达到这个境界,是要求大家了解一点,努力向这个方向靠拢罢了。

所以,上医医治之法,当知,应从身心两边调整。身正则伤去,心正的病去。伤病去矣,健康来也。具体就不再赘述。具体参见我的网站 http://www.shijianjue.net

hyqhyq

帖子数 : 184
注册日期 : 12-03-31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